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新闻 >> 内容

金属币历史的简单梳理及附加值初探

时间:2013/12/10 18:39:37 点击:2454

文/张成远

从人类社会有了物物交换的必要开始,选择一种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普遍接受的符号表示价值,并依此来减少流通环节,促进资源的分配就是一种不断强化的趋势,在这个过程里,币材不断的变化。由最早的“贝”到后来的金属币,例如铜,银和金,都充当着物质交换的媒介,这些媒介都有着共同特点:即被广泛接受的同时本身亦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从而随着时间维度的拉长,逐渐在人心中代表着信誉和相应的兑换其他各种商品的能力,因代表着有限的信誉,故在数量上就必须是稀缺的,如果不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则无法代表相应的信誉。

在这个阶段,金属币还是强制符号,以本身的重量例如“五铢”等代表一定的交换能力,由国家垄断发行,故一个政权衰落的开始,往往就会利用发行权用较低的成本发行劣币,货币的数量和重量都走下坡路的同时,也标志着国家信用的丧失,由经济领域的信用丧失,导致轻则国家度过危机后,挽回信誉,重则国家无法挽回信用,导致底层社会用最刺激人神经的方式——战争来刺激全民细胞,改朝换代,重新建立新的全民信任的信用,此谓之历朝开创之初的轻徭薄赋。当然朝代更替的新陈代谢原因远没如此简单,在此只是提出历史背景仅供参考。

直到“一战”之前,世界各国依旧是“金属本位”的时代,金本位(美国),银本位(中国,确切的说应该是双本位甚至三本位制度),复本位....

区区金属,在人类资本物质文明中一直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人通过改变它们的存在,它们又反过来改变和制约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战结束后,各国相继建立“银行券”作为强制符号在本国家(地区)内流通,由此,金属币才渐渐退出流通领域,虽作为公众信用的象征,用以物质交换的能力极为减弱,可金属币的艺术观赏价值却在与日俱增。

由此而引出了如下关于古币价值的问题

(1)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古币在今天就是“一堆废金属”,不能流通,不能进行物质交换,甚至锈到看不清楚,为什么会在今天反而会代表比在其当时可以流通的时候强数倍的信用来和人民币进行兑换?

(2)从制造工艺的角度来说,现代工艺水平能造出远远超出古代水平的精美观赏币,例如金店里公开发售的十二生肖纪念币等等,可这些凝结了更多劳动和更具有稀缺性的金属,却反而在卖着“贱价”?

(3)是所有艺术品共同都具有的一个问题“搏傻”,艺术品投资是一块儿烫手山芋,最后出到最高价的“傻子”为什么会出他认为合适的价格?依据是什么?   

总而言之,这些问题合并同类项后可以归结成一个问题,在当下,作为艺术品的金属币定价原则是什么?

决定一枚币基准价值的包括币材,工艺,纯度这三个关键因素。退出流通领域的金银币,更多的是依靠工艺来增加附加价值,同时也加剧稀缺性和炒家对其预期的变化来增加价值,从而卖出更好的价格。

下面针对工艺这一个环节来简单梳理一下金银币附加价值的增值方式:

首先,在基本要素(币材,纯度)的基础上,工艺这一个环节分为基本工艺(镜面,喷砂,浮雕,凹刻,线刻,背逆)和高级工艺(反喷砂,多层次喷砂,腐蚀,高浮雕,加厚,双金属<有些国家的工艺已经能做到四金属>,隐形雕刻<用于防伪>,穿孔,异形,多种着色法,硫化,斜尺和间断丝尺),不同级别的工艺塑造出来的是不同程度的稀缺性,其中工艺的作用又不但在于美化,同时也是以国家信誉保证其权威性,间接的也抬高了伪造的技术成本,再辅以行政手段和法律的外部性支撑,从而提升了金银币市场和币值本身的稳定,为金银币发挥保值增值功能提供可能。

其次,从藏家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个藏家,单单观看图片和样币不进行实际操作是永远也无法真正入门的,只有常年累月的对各种真币加以欣赏和观察,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在市场上能换回更大价值的鉴赏力,正如清代的末代皇帝溥仪,当清代灭亡了之后,这位皇帝转身成了民间知名的鉴赏大家,尤其擅长鉴别各种文物的真假,往往一语中的,据他所言,只因见惯了真品,有了独特的感觉,对于赝品有一种天生的直觉!只有在与自己的藏品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对一枚币的基准价值及其附加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上海裕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供稿)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刊登广告 | 在线留言 | 招贤纳士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加盟 | 版权所有
  • 昆山资讯_昆山新闻_昆山最大的城市综合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www.pay533.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广东省通管局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信息来自网络,本站只作存储,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疑问联系!QQ:501734467